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宏观利好加持下,聚乙烯淡季价格的韧性分析

宏观利好加持下,聚乙烯淡季价格的韧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5-07-31 09:37:10
来源: 塑米城
分享到:

聚乙烯市场当前正经历着典型的"弱现实"与"强预期"的深度博弈,这种矛盾格局构成了理解当下价格走势的关键。截至2025年7月底,聚乙烯市场呈现出供需双弱但预期向好的复杂态势,价格在宏观利好加持下表现出难得的抗跌性。这一现象背后,是政策、市场供需、市场心态等多重因素相互制约与影响的结果。

image.png

7月份,聚乙烯市场价格呈现区间内震荡的局面。一方面,疲软的现货需求和持续累积的库存压制价格上行;另一方面,宏观政策加持和旺季将至的预期又为市场提供了底部支撑。市场参与者普遍处于观望状态,等待明确的信号指引。从历史规律看,这种僵局通常要等到8月中下旬下游备货启动才能真正打破,而今年叠加了宏观政策变量,使得市场博弈更加复杂多变。

一、供需基本面分析:淡季特征明显

国内供应情况:2025年7月国内聚乙烯产量达到270.22万吨,较上月增加9.26万吨,环比涨幅3.55%,较去年同期增加45.69万吨,同比涨幅20.35%。这一显著增长主要源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另一方面是检修装置减少带来的开工率提升。当前PE整体开工率维持在88.01%的高位,同比增加10.34个百分点,虽然环比小幅回落1.37%,但仍处于历史同期中性偏高水平。

新增产能投放:2025年上半年国内PE行业新增产能已达303万吨,总产能达到3874万吨。下半年仍有310万吨的新产能计划投产,包括埃克森美孚惠州、吉林石化二期项目、广西石化、巴斯夫等。预计将进一步增加下旬供应压力。需求端持续疲软截至7月底,PE下游行业整体平均开工水平为38.42%,较上月下降0.47%,较去年同期下滑2.64个百分点。同时也创下历史同期最低记录。主要是收到季节性因素、终端订单不足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挑战等因素影响。

从终端消费角度看,聚乙烯需求疲软还体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及出口订单缩减等方面。美国对部分国家加征关税导致市场对于全球经济预期转弱,塑料制品出口在上半年出货受阻,工厂订单量下滑。国内消费复苏力度不足,也限制了聚乙烯下游制品的销售表现。这种内外需双弱的格局使得聚乙烯市场需求端短期内难以提供强劲的价格支撑。下游工厂情况来看,当前农膜市场正值季节性需求低谷,下游订单表现疲软,行业整体开工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部分大型企业维持有限生产,而多数中小企业选择暂停产线进行设备维护,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综合来看,当前聚乙烯市场供需基本面呈现明显淡季特征,供应压力持续增加而需求疲软不振。然而,市场的特别之处在于,尽管面临这种供需矛盾,价格并未出现单边下跌,反而表现出一定抗跌性主要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

二、宏观政策利好加持,短期支撑坚挺

在聚乙烯市场传统的供需分析框架之外,2025年夏季的独特之处在于宏观政策与成本因素对价格形成了异常强劲的支撑,这种支撑力量有效地抵消了基本面疲软的部分影响,使价格在需求淡季仍保持相对坚挺。

1、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刺激政策,这些政策虽不直接针对塑料行业,但通过改善整体经济预期和市场需求前景,间接强化了聚乙烯市场的看涨情绪。

2、产能优化政策:政策面释放的产能淘汰信号对供应预期产生重要影响。据行业数据显示,20年以上老旧装置约占PE总产能的14%,若淘汰政策严格执行,可能显著缓解远期供应压力。

3、贸易政策:中美关税虽呈现阶段性缓和迹象。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达成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

4、货币政策:在“反内卷”政策刺激下,商品市场情绪一度亢奋,塑料期货跟随整体市场走高。虽然这种金融因素驱动的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但确实为价格提供了短期上行动力,并改变了库存动态。

三、短期震荡偏强,旺季延续升温

从供需基本面看,8月份聚乙烯市场将面临供应增加与需求缓慢恢复的博弈。供应方面,8月PE检修损失量预计减少,开工率可能进一步提升,下旬供应压力或将显著增加。需求方面,8月中下旬农膜行业将逐步进入"金九银十"备货期,今年叠加宏观政策刺激,需求启动时点和力度尤为关键。从目前下游订单情况看,需求拐点尚未明确显现,但包装膜等领域的相对强势可能部分缓解农膜疲软的压力。预计短期内聚乙烯价格将维持区间震荡格局,LLDPE现货价格在7350-7650元/吨范围内波动。


关键词:聚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