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对外贸易关系迎来重要窗口期,美国财长贝森特确认将于7月28-29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举行第三轮贸易谈判。此次会谈的核心议程是商讨延长8月12日到期的关税暂停期,美方已明确表示可能将暂停加征关税措施延长90天(至11月中旬),为达成更全面的贸易协议创造缓冲期。
近期期货低开震荡上行,现货市场报盘谨慎,虽期货上涨给予市场一定信心提振。然终端淡季模式凸显,夏季高温导致食品、日化等终端行业生产效率下降,个别华东企业选择错峰生产或停工检修,直接减少对 CPP 膜的采购量,订单周期显著压缩。截至7月24日,普通复合膜华东主流价格在9500元/吨,较上周持平。家电、电子等工业领域因出口订单疲软,对CPP 膜的需求同步萎缩,市场交投气氛冷清。据调研了解,近期膜厂开工CPP样本企业开工率在55.13%,较上周-0.63%。预计下周淡季市场氛围延续,CPP价格或将持续下行。
从PP无纺布出口数据来看,6月份PP无纺布主要出口量在3.56万吨,环比5月下滑4.43%,但同比走高3.19%,主要走高因素:近几年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对PP无纺布制品需求走高,加之一带一路等政策支撑,1-6月出口量同比均呈现走高趋势,近期正处于行业需求淡季,高温天气影响,6月出口量略有下滑,淡季影响下预计7月出口量延续下滑趋势。
国际油价下跌,PP期现价格连续上涨,石化出厂价格小幅上探,成本面给予一定利好,膜企出厂价格少数上调50-100元/吨,下游及贸易商因观望产业链价格上扬,适量跟单补货原料,膜企订单排产周期稍有增加,但据市场人士反馈,下游总体需求情况存压力,国内需求多维持刚需补货。海外市场来说,现阶段多处于传统淡季,海外订单跟进有限;而另一方面,2025年7月14日越南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不在征收反倾销税,中国对于出口越南BOPP出口量或将提升。
近期,中美关税谈判态度逐渐明朗,叠加反内卷政策提振市场情绪,但供需矛盾未有实质性缓解,多元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透明聚丙烯市场进入“弱平衡”状态:宏观政策及谈判预期提供短暂支撑,但需求疲软和库存压力抑制上行空间。下周市场核心驱动仍为谈判结果及成本变化,若未突破性进展,预计延续震荡格局,建议企业优先去库存并关注政策信号。
2025年6月,中国日用注塑PP出口量在63.89万吨,环比增加7.66%,同比增加0.96%。中国日用注塑PP对美出口量在19.25万吨,环比增加74.99%,同比增加2.49%。中美互降关税后,日用注塑PP对美出口量逐渐恢复,甚至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展。但美国自6月23日起加征家电关税,输美家电产品价格上涨,对美出口市场阻力增加。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企业,内卷式竞争被叫停,奶茶杯、冷饮杯等包装用日用注塑PP需求涨势放缓,叠加家电家居等传统行业销量不佳,日用注塑PP国内需求整体一般。
国内PP管材行业仍呈现供需偏弱,行业平均开工率环比微降0.17%至36.03%,同比大幅下滑7.97%。原料端来看,虽周内聚丙烯期货有震荡上行趋势,但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成本支撑有限,PP管材价格区间震荡。出口方面,关税提高使进出口管材在当地市场价格竞争力下降,压制下游制品出口订单,依赖进口的企业缩减进口货源采购量。同时,关税政策持续变动,促使企业在避险情绪导向下,买盘策略相对谨慎。为有效降低成本和规避关税风险,部分企业选择海外装置投产,国内产能或存向海外转移可能,开工率存在微降可能性。整体来看,关税影响下的PP管材市场整体或将呈现偏弱整理趋势。
展望未来,美国总统意外释放积极信号,称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处于收尾阶段,接近达成贸易交易”,这一表态显著缓解了市场紧张情绪。而市场参与者对下周中美谈判结果存在明显分歧,政策方面存在不确定性,随着9月消费旺季临近,家电、汽车行业备货启动,改性PP、高性能膜料需求有望率先复苏。但需警惕三季度的PP新产能投放节奏,7月底政治局会议若提及“稳外贸新政”或扩大内需措施,可能改善塑料制品行业预期。
上一篇: 短期PVC市场走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