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景石化有限公司第三套年产10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建设正快马加鞭推进,预计于9月中旬交验收,第四套聚丙烯装置已进入调试阶段,两套装置预计于今年年底前投产。届时,中景石化将成为全球单厂最大的丙烯、聚丙烯生产基地。中景石化第四套聚丙烯装置投产后,产能将达到38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中景石化拥有世界膜王之称号,同时集团把港口、能源、化工、塑料、软包装五个不同的行业紧密串联在一起,形成高效集聚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升级企业。目前中景石化一期已建成投产二套聚丙烯(PP)装置共100-110万吨;二期已投产一套年产120万吨聚丙烯(PP)装置;三期将建设150万吨聚丙烯(PP装置),预计年底将实现投产。
目前中石化、中石油、国能集团产能排名占据前三位,待中景石化新装置投产后,将超越国能集团265万吨成为前三名。中景石化目前产能占比排名第一位,浙江石化以180万吨/年、神华宁煤160万吨/年排名第二、第三位,中景石化产能优势明显,并保持持续增加势头。从聚丙烯100家生产企业当中,产能在100万吨以上的企业数量达到8家,60万吨-100万吨的企业数量达到13家。整体60万吨以上的企业数量占到总企业数量的48%,单套装置、单企业产能规模化已经成为行业趋势,通过规模化降低生产消耗,节约生产成本也成为目前企业的竞争力之一。
随着聚丙烯产能不断扩充,并且在“双碳”政策影响下,丙烷脱氢装置产能呈现爆发式增长,增速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利润是企业开工的领先指标,国内PDH工艺的经济性区取决于丙烷、聚丙烯、丙烯三者之间的价差。从历史数据看,国内PDH装置的开工率和PDH制聚丙烯和丙烯的利润相关性较高,因原料采购周期以及停车成本等因素,PDH制聚丙烯和丙烯的利润一般领先PDH的开工率1-2个月左右。
2022年PDH行业风光褪去,仍有众多企业仍笃定地认为这只是暂时的低谷,必然会重迎来高潮,采用进口丙烷制丙烯成为满足国内丙烯市场消费增长、实现烯烃生产原料多元化、促进炼化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对于发展PDH产业依然充满激情,而且规模越做越大,以降低单吨投资和运行成本。
我们认为,多数PDH装置产品结构单一,易成为边际产能,但低利润下企业开工灵活度较高。对于有炼化一体化背景的PDH企业,其有着广泛的丙烯下游布局、原料丙烷自供和氢气利用充分等优势,且炼化一体化企业对PDH装置单独的盈利性敏感度也较低。此类PDH企业将在未来将有着较高的生存能力。若企业带有国有企业背景,肩负的社会责任也使得其对利润敏感度下降。
对于丙烯下游布局多元化的PDH企业,化工品产能的周期性决定了其盈利的周期性,广泛的下游产品分布有利于平滑企业的利润,其仍有着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对于装置较为独立、下游产品仅有聚丙烯或丙烯的企业,中国聚丙烯和丙烯愈发供过于求的状况将使其抗风险能力愈来愈弱。在大投产背景下,其在未来或将处于常态化的亏损的状态,将成为国内PDH边际产能中的第一梯队。
未来来看,PDH高盈利周期已成过往,引发业者对于未来行业竞争力及发展空间的担忧,担忧主要集中在:
首先,PDH装置对丙烷纯度要求较高,中国丙烷多来自与炼厂副产,炼厂副产液化石油气硫含量较高,因此国产丙烷质量无法完全满足PDH工艺原料要求,导致丙烷供应高度依赖进口,国内上下游定价话语权不足。中东地区及美国作为丙烷主要的进口来源,近几年受到地缘政治及贸易摩擦因素影响,丙烷价格及供应持续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第二,生产技术严重依赖海外,中国建成投运的 PDH 装置全部采用国外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需要持续推进自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在担忧的同时也需关注PDH行业发展机遇,PDH的工艺流程契合国家“双碳”发展目标,氢能作为清洁低碳的二次能源,在国家能源体系和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丙烷脱氢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为氢能经济提供可持续的能源来源。同时,随着国内PDH整体规模持续扩大,未来在国内市场定价与海外原料定价方面,将凭借规模优势提升话语权,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第三、原料单一性也可通过园区或临近企业供应进行改善或者提升,提升PDH下游配套可选择性,从而提升行业地位。
PDH市场前景之广阔、投资机遇之耀眼则不言而喻,面对不断壮大的聚丙烯市场,PDH-PP企业如何冲锋破浪,首先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新技术研发能力,推动技术更新换代;加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培育自主品牌,不断往创新、转型升级转变,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实现长远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