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关税重压 VS 政策对冲 PP终端下游家电企业受影响几何?

关税重压 VS 政策对冲 PP终端下游家电企业受影响几何?

发布时间:2025-04-14 16:35:12
来源: 塑米城
分享到: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家电行业作为聚丙烯(PP)的重要终端下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国,也是主要的出口国。然而,国际贸易环境的风云变幻,特别是关税政策的频繁调整,给家电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内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旨在对冲这些不利影响。在此复杂形势下,深入探究关税重压与政策对冲对PP终端下游家电企业的影响,帮助其洞察市场先机、精准施策,实现逆境突围。

一、关税重压下家电企业面临的困境

1.出口订单波动

image.png

2024年-2025年间,美国在我国家电出口国家排名中占据前三甲。其中,在冰箱和彩电出口国家中排名第一,分别占总出口量的14.54%和19.67%;在洗衣机出口国家中排名第二,占总出口量的7.82%。由此可见,美国为我国家电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中国家电惠及美国千家万户,是美国普通家庭的重要消费用品。然,自4月9日起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4%关税,短期会带来订单量的波动。首先表现为“抢出口”现象,企业为规避未来可能的关税提升和贸易壁垒,往往会倾向于提前囤货。这会导致在关税调整消息发布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家电订单短期内可能会有所增加。随后,订单会开始下降,随着关税正式提高,家电产品出口到美国的成本大幅增加,这会使得美国进口商的采购成本上升,从而减少对中国家电的订单。

2.成本攀升与利润挤压

rBKW32f3nM6AKgu5AADtPz4Zgcg738.png

  本周来看,油制、甲醇制、PDH制PP利润修复,煤制、外采丙烯制PP利润下滑。丙烷进口成本因关税增加而上升,导致PDH(丙烷脱氢)工艺制丙烯的成本优势减弱,部分PDH装置被迫降负荷或停工,间接推高PP原料价格。尽管石脑油裂解和MTO(甲醇制烯烃)工艺可能补缺供应缺口,但PP下游家电企业仍需承担丙烯采购成本上升的压力。若无法将成本转嫁至终端产品,企业利润将进一步被压缩。以一些需要进口特殊规格PP用于生产高端性能和外观的家电企业为例,关税增加使得原本具有性价比优势的进口料变得昂贵,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采购策略。部分车型内饰成本因此上升25%左右,这不仅压缩了利润空间,还可能影响到产品定价,削弱市场竞争力。

3.供应链稳定性受损

家电行业产业链较长,PP 原料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与家电企业的生产紧密相连。关税之争可能影响到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如PP原料生产企业因成本上升减少生产,运输企业因贸易限制调整运输路线和方式等,这些都会影响到PP原料的及时供应,进而影响家电企业的生产进度。关税之争带来的成本压力和市场不确定性,可能使家电企业减少在研发和技术升级方面的投入。对于PP原料的应用技术研发、新型材料的开发等可能会受到抑制,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升级,降低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另外,关税之争往往会引发两国货币汇率的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会影响PP原料的进口成本。如果人民币贬值,家电企业进口 PP 原料的成本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大,可能影响到企业的采购决策和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二、政策对冲带来的机遇与支持

1.税收优惠、贸易促进、产业扶持政策支持生产

image.png

2.“以旧换新”+“出境退税”政策刺激内需

“以旧换新”政策的不断加码依旧在促进消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家电产品的销售。另外,国家最新颁布的“出境退税”政策更是可以大幅吸引境外的消费者购买我国家电,“即买即退”的退税政策是的我国家电产品更具价格优势,从而增加了家电的销售量。且当境外消费者在中国购买家电产品并享受到出境退税的优惠后,会对中国的家电品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有助于提升中国家电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中国家电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更多的境外消费者会选择购买中国的家电产品,进一步刺激了销售。

三、未来展望

短期内PP价格预计围绕7200-7350元/吨震荡,检修和成本支撑抵消部分下行压力,但出口受阻和需求疲软仍是核心矛盾。若关税政策持续,家电企业需加速调整出口结构,开拓东南亚、欧洲等替代市场。

对于我国家电企业可以通过利用绿色家电补贴、能效标准升级等政策,抢占内需市场份额等进一步政策红利挖掘;增加本土供应商合作,优化库存管理以应对原料价格波动,进行供应链的调整及本土化;以及推广改性PP、碳纤维增强PP等高性能材料,提升产品能效和耐用性,通过提升技术与材料创新来适配“以旧换新”政策需求。


关键词: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