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除了天价的高熔注塑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外,部分号称“防护服专用料”的线性聚乙烯以及茂金属聚乙烯也进入大家视野,高价聚乙烯的层出不穷不禁让市场参与者有些迷惑,医用防护服不是聚丙烯纤维的应用范围吗,怎么聚乙烯也能分一杯羹了?
然而据小编查阅资料发现,现在医务人员穿着的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大多为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制成。使用较多的有纺粘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SMS复合非织造布、闪蒸法非织造布和纺粘布复膜材料等。其中纺粘非织造布和SMS复合非织造布主要是使用聚丙烯作为原料,而闪蒸法非织造布和纺粘布复膜材料则是使用聚乙烯作为原料。用于医疗环境的一次性复膜产品,基布多是纺粘布,膜分为普通PE膜和透气性膜,透气性膜是在聚乙烯树脂中混入一定等级的酸钙粉末,薄膜在拉伸取向时会在碳酸钙周围形成孔隙,具有较好的透湿性能。由于该类膜价格较高,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普通PE膜,该类产品防护性能非常好,但是最大问题是不透气,舒适性太差。如此看来,市场聚乙烯的涨价似乎也是有迹可循。
然而此次疯狂行情也仅仅维持了两周不到,随着国家对于哄抬熔喷布价格违法行为监管的不断加强,聚丙烯高融纤维料从高位回落,连带聚乙烯市场也逐步冷静下来,以进口料高熔注塑52518为例,4月13日,华东地区报价为10600元/吨,随着场内炒作情绪升温,4月14日,报价涨到了12000元/吨,但到了4月15日上午,报价暴跌2000元/吨至10000元/吨,并且尚未听闻有成交……大起大落的行情导致市场情绪悲观,商家渐显恐慌心理,贸易商普遍反映日内现货成交寥寥,期货更是无人问津。可谓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一次性手术衣、防护服的生产基地,全球使用的一次性手术衣其中的60%在中国生产加工,其他40%集中在泰国及南美。目前我国防护服的日均产量已经超过了150万套,理论上讲,满足国际市场需要问题不太大。然而近期,中国海关在口岸拦截非清单企业生产或者无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物资就达到3300多万件,其中包括口罩3165万只、防护服50.9万套等,还有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被外方退货,扰乱了防疫用品出口秩序被禁止出口。医用物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健康,国家出手集中监管也能更好的抵制市场倒卖、哄抬原料价格的行为。目前来看,上游原油减产幅度不及需求预期,下游终端企业对高价料也并不买账,潮水褪去,聚乙烯的市场价格将逐渐回归到合理区间。
上一篇: 全球疫情仍未现拐点 PP与PE且走且降温
下一篇: PP市场开启下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