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数据基本符合我们预期,PPI同比继续走低,至-1.6%,CPI则上破3%临界线,进一步涨至3.8%,创了年内新高。CPI和PPI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主要是受到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导致CPI加速上升,剔除食品价格之后的核心CPI维持在1.5%并没有上涨,而PPI负值比上个月更大,说明经济中的实际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CPI-PPI剪刀差持续扩大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1%,环比上涨0.2%。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
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2.6%,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95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1.9%,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5.6%,加工工业价格下降1.5%。
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4%,衣着价格上涨0.6%,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4%,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8%。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其中,城市上涨3.5%,农村上涨4.6%;食品价格上涨15.5%,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5.2%,服务价格上涨1.4%。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6%。
如图所示,以去年同月基数为100,CPI-PPI剪刀差持续扩大,CPI和PPI的剪刀差为5.4%,较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为正。CPI和PPI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生产端描述了经济运行状况,逻辑上讲,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用PPI的变动预测CPI变动是有用的。但实际中,并不非常有效,只能做粗略分析。PPI的下降,实质上是中国内需不足的反映。由于中国是全球大宗商品的最大需求方,所以年初以来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和PPI的下降走势,实质上反映的是中国内需尤其是工业投资需求的不足。
二、原料、燃料端价格下降更快
如图所示,10月份购进价格同比下降速度略快于出厂价格,表明成本端下降更快,意味着减缓了企业利润下降速度,终端品价格下降已经传导到了原料端,工业企业依旧有生产动能。PPI-和PPIRM持续同步下降,其差值连续三个月维持恒定。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6.3%,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上涨3.1%,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0.8%,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8.5%,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5.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2.4%。
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价格指数下降更快。如图所示,两者之差呈现持续扩大态势。意味着整个工业产业链供需双弱,整体价格在下行。聚丙烯PP产业也不例外,在工业制造业中难以独善其身。PP主要生产原料中油制PP来自原油,煤制PP来自煤炭,两者价格均下行态势,MTP或者MTO则甲醇原料近期一段时间跌速快于PP和PE,导致盘面上MTP和MTO利润持续扩大。上游原料价格走低,生产上生产成本的降低,阻止了利润的进一步降低,生产积极性仍在,供应的增多,利空价格的格局仍在。
三、合成材料和塑料制品PPI双双下降
继续细分行业指数去观察,PP隶属合成材料,对应下游是塑料制品。10月份合成材料PPI同比下降11.1%,在化学工业中是同比降幅最大的,塑料制品PPI同比下降2.2%,显然,塑料制品PPI下降塑料慢于合成材料PPI。如图所示,2019年年内总体上两者都呈现下行态势。两者指数差在9月份达到最大9.1%,10月份稍有收窄。塑料制品PPI的回稳,必然传导到原料的止跌回稳。下一步需要密切观察塑料制品行业的价格和利润情况。对于PP行业来说,下游制品业的复苏才是价格探底的拐点,目前看,PP行业和PP的下游汽车行业仍旧处于去库探底过程,先探底者拉动后探底回升。汽车行业低迷时间和幅度更长,有可能率先探底。
四、PP价格何处是底?
从基本面考虑,供需宽松的预期在兑现途中。PP远期投产只会延缓但不会缺席。假设投产预期成立且维持的话,PP供应增量还没有达到最大,那么价格还没有到底部。行业的整合和出清必然要通过价格跌破成本,利润出现亏损,落后产能淘汰。库存周期上库存虽然仍在去库,行业内已经悄然整合,结构已经优化,最优的产能保留,价格开始上升。
供应端的影响是微观的,是实际的。宏观端的影响更多是政策面预期的因素。宏观逆周期调节的力度,目前来看随着CPI的高走,六个稳的目标,暂时不会有大动作,一方面想通过降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一方面又要顾虑通胀的继续走高,尽管核心CPI不高,但是名义收入不变情况下,CPI的走高必然降低实际收入,从而降低消费。目前看年内降息空间有,降息幅度有限,定向实体降息更有效。宏观上,PMI、PPI以及库存周期,叠加的金融周期等,各个指标尚没有提示见底的信号或者确认见底。何时见底和何时确认已经见底,仍要等待宏观数据来说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上一篇: 陶朗承诺: 2030年让全球40%塑料包装实现回收
下一篇: 聚酯废料踏上回收利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