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实施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7月1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同时,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正在制定《加力推进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行动方案》,强化标准引领和政策支持,全面推进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安全化、绿色化、数字化综合改造提升,防范化解安全环境风险,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摸清老旧装置底数,明确工作标准要求,现开展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工作。
一、初步发展阶段
聚苯乙烯(PS)国外的起步时间是1930年,最早是BASF开始在德国商业化生产聚苯乙烯。在1934年DOW开始在美国进行聚苯乙烯的生产。聚苯乙烯在我国的发展是从1962年开始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但90年代以后引进的聚苯技术先进,如巴斯夫、陶氏等通过合资形式进入中国,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国内企业如中国石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等)开始建设PS装置。
二、快速增长阶段
随着家电、电子、包装等行业需求激增,PS产能快速扩张。增长阶段一:2007年产能突破200万吨/年达到217万吨/年,2013年突破300万吨/年达到323.6万吨/年。增长阶段二:2020年产能接近400万吨/年达到383万吨/年,到2024年产能接近700万吨/年达到693万吨/年,产能增长进入加速阶段,仅2020-2024年间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6%。这一时期原料苯乙烯大扩能的背景下,原料价格低、便利化特点明显,以及石化行业一体化发展战略是PS产品产能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力。
三、国产替代 中国PS成为高度自给产品
产能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2024年开始行业进入整合阶段,新增产能逐渐向高端化、差异化产品,如低熔指、高光级、板材级等产品方向探索升级。截至2024年中国PS自给率提升至89%,产量的稳定增长抵消了进口量的下滑,目前中国PS是一个高度自给的产品。且由于未来全球PS产能的增长主要依靠中国贡献,预计未来中国PS自给率将继续升高。
在2007-2021年期间,中国PS净进口量长期保持在60-128万吨区间,但在2022年之后国产料供应快速增长,低价优势以及产品升级等影响,对进口料的替代愈加明显,且出口速度加快,带动PS净进口量快速下降,截至2024年已降至28万吨水平,进口依存度降至10.9%。
四、规模化、技改、一体化配套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加力推进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行动方案》要求,为进一步摸清老旧装置底数,明确工作标准要求,现开展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工作。摸底评估对象为:截至2025年5月30日,石化化工行业主体设备设施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实际投产运行超过20年的生产装置。据隆众资讯统计,中国PS行业超过20年生产装置共9套。
当前PS行业仍处于增长阶段,但受结构性产能过剩影响,产业逐渐通过扩大规模化效应、技改提升、一体化配套等方式加强自身成本、规模、产品控制,届时一部分老、旧、小装置不排除陆续淘汰可能。但现存的已运行20年以上装置中,有较大比例装置近年均有技改,且在产企业符合2024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能效/环保标准的技术装备水平,预计受政策影响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