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塑料制品出口形成结构性冲击,但由于PE制品主要应用于部分塑料制品附加产品,因此关税政策对整个PE制品存在间接性影响。而此阶段PE制品需求端呈现季节性走弱特征,农膜步入淡季拖累整体开工率。
一、关税政策对PE制品影响有限
美国是中国塑料及其制品的重要出口市场,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额达236.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6.77%。美国加征关税后,塑料制品出口至美国成本增加,从而影响美国从中国塑料制品进口量。然而由于PE制品主要应用于部分塑料制品附加产品,如:食品外包袋、快递的包装袋、日化用品的小部分瓶装桶等;因此在其他领域的出口受阻时,也间接影响PE的产品需求,但对PE制品直接影响相对小于其他直销产品。
中国塑料薄膜出口总量与日化品出口总量中居于首位的均为美国,美国作为中国塑料制品出口的重要市场,2024年中国对美塑料制品出口额达236.8亿美元(占比16.77%),但关税政策对PE制品的直接影响有限,其主要用于食品包装袋、快递外膜等非终端产品,需求通过下游塑料薄膜、日化品等间接传导。
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低端塑料包装膜出口成本显著攀升,订单加速向越南等新兴制造基地转移。而PE制品因嵌入产业链中游,需求受日化品、塑料薄膜出口下滑的外溢冲击,但高附加值如技术壁垒高的功能性薄膜(如高阻隔膜、光学膜)受影响较小。关税成本的上升推高出口终端价格,削弱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中国塑料制品核心竞争力下降,进一步削弱了部分中低端PE制品的利润空间。
二、关税政策与季节性需求共振
在PE下游制品中,不同行业的开工率受关税政策影响程度不同。例如,农膜行业在农膜淡季时开工率较低,需求季节性走弱,关税政策对其影响较为有限;而管材行业虽然受益于基建资金改善,但房地产新开工不足导致订单增量有限,开工率也受到影响。
关税政策虽然对PE制品影响并不明显,但此阶段PE制品需求端呈现季节性走弱特征。农膜4月整体开工率较3月下降7个百分点,至3成左右。其中地膜需求由盛转弱,4月初地膜生产尚能延续3月旺季需求,随着地膜新单的减少,企业订单累积下滑,企业开工减弱明显。PE包装膜行业同比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主要是宏观政策影响,出口订单减少,进一步导致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企业以订单为导向生产。另一方面是国内PE包装膜产能仍有增加,拉低整体开工水平。四月气温持续升高,PE管材市场需求升温,终端农业、基建等行业需求逐步好转,月底恰逢五一假期,部分工程项目可能会抢抓工期,进一步拉动PE管材的需求,故而PE管材行业整体开工呈现上升趋势。
三、5月PE制品市场走势或两级分化
后期预测:5月农膜市场预计逐渐进入淡季特征,需求整体疲软。随着地膜旺季结束,企业开工率维持低位;北方春耕后地膜需求收尾,南方雨季可能提振棚膜需求,但难改整体淡季趋势。5月PE包装膜市场预计消费市场提振有限,终端需求疲软,对企业订单支撑减弱,且多数企业成品库存维持低位,企业开工率环比或有小幅下跌走势;分制品预测来看,气垫膜、气泡膜等电商快递包装膜市场表现或小幅回落,工业包装膜如缠绕膜、拉伸膜等订单跟进放缓,终端刚需为主,出口订单减少,食品包装如速冻食品复合膜、零食包装袋、饮料瓶收缩膜等需求相对稳定,企业订单或有短协新单跟进。PE管材随着下游工业、农业、建筑行业等室外施工活动不断开展,市场形势稳定回暖,气温升高促使农业灌溉需求和室外建筑,加上建筑行业项目陆续启动,预计PE管材需求增加。
综合来看,中美技术竞争背景下,从产品来看,部分产品(如民生相关)或有豁免空间,高附加值制品如可降解薄膜、高性能复合薄膜出口仍有较为稳定广阔的出口空间。且国内下游制品企业近年来向东南亚方向转移,利用当地优惠政策和较低生产成本,继续向美国等市场出口PE制品,供应链调整也可以有效应对关税带来的部分影响。因此,中国PE制品出口企业一方面要逐步接受上游传到下来的成本压力以及出口订单转移压力,另一方面关税政策同时也进一步促使行业企业逐步升级。目前终端领域存在的外销转内销及调整出口地的行为,此现象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PE需求端的影响,因此后续需重点关注终端领域销售模式的调整情况。
上一篇: 国际油价走弱,美油主力合约收跌1.93%
下一篇: 国家政策利好支撑 聚丙烯有望再赢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