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关税出台,透明聚丙烯市场首当其冲掀起 “价格涟漪”。4 月 8 日,中石化、地方炼厂主流牌号报价普遍下调 50-100 元 / 吨,华东拉丝现货跌至 7250 元 / 吨区间,从原料成本的 “冰火两重天” 到供需格局的 “谨慎平衡”,行业正经历短期阵痛与长期转型的关键窗口期。
一、关税落地首周:主流牌号价格普跌,成本支撑持续弱化
关税政策的连锁反应在透明聚丙烯市场率先显现。4 月 8 日,中石化华南茂名石化 HT9025NX 报价 8300 元 / 吨,较前一日下调 50 元 / 吨;中科炼化 HT9025ZK 报 8150 元 / 吨,镇海炼化 M26ET 报 8350 元 / 吨,均较前一日分别下调 50 元 / 吨和 100 元 / 吨。地方炼厂同步跟跌,京博聚烯烃 RP340R 在华南、华东、华北地区报价分别降至 8200 元 / 吨、8150 元 / 吨、8050 元 / 吨,东明石化 RP340S 等牌号亦下调 50 元 / 吨至 8250 元 / 吨。
成本端支撑持续弱化是价格下行主因。国际油价延续跌势,布伦特原油价格跌破 65 美元 / 桶,油制丙烯成本同步下挫;叠加美国丙烷进口关税落地,PDH 工艺原料采购转向中东等地,虽短期丙烷到岸价暂未大幅波动,但市场对远期成本高企的担忧仍在发酵。截至午盘,华东拉丝主流报价 7250-7400 元 / 吨,现货报盘重心随情绪走弱持续下移。
二、供需双弱下的微妙平衡:排产稳定但出口承压,检修周期成跌势 “缓冲垫”
供应端,国内透明聚丙烯排产比例维持 5.96%,环比持平,显示企业对当前市场分歧较大:一方面,PDH 装置因丙烷成本预期高企保持谨慎开工,部分前期检修装置(如浙江石化)尚未完全恢复;另一方面,煤制、油制路线企业暂未显著扩产。
需求端则呈现 “内弱外缩” 格局。海外关税政策落地后,国内家电、汽车配件等出口型下游企业订单缩减,透明聚丙烯在包装膜、薄壁制品等领域的出口需求承压;国内终端用户以刚需采购为主,华南某塑编企业表示 “仅按周订单补货,不敢囤货”。值得注意的是,当前4月份国内聚丙烯装置检修进入高峰期,丙烯阶段性供应收紧对透明料跌势形成一定缓冲,市场存“供需双弱但检修托底” 的平衡预期。
三、利润反弹与心态背离:避险情绪主导市场,短期行情陷入 “谨慎博弈”
数据显示,4月8日透明聚丙烯理论利润较前一日上涨107元/吨至 901元/吨,涨幅13.48%,主要因前期原料价格超跌后小幅修复,叠加部分企业成本传导滞后。然而,利润反弹难以提振市场信心,商家普遍选择 “避险让利出货”:华东某贸易商坦言 “关税落地后客户观望情绪加重,只能降价促成交,避免库存积压”。
期货与现货市场出现 “背离”:PP 期货主力合约(PP2505)早盘低开后窄幅震荡,反映资金面谨慎;而现货市场低价资源频现,华南某透明料贸易商报价较中石化挂牌价低 200 元 / 吨出货。市场心态分化加剧,看多者寄希望于5月传统旺季需求回暖,看空者担忧海外经济衰退拖累内需。
四、迷雾中的突围路径:短期弱势难改,长期聚焦原料多元化与高端化转型
展望后市,短期三大压力仍将压制行情:
成本端:原油价格若继续下探,油制路线成本支撑进一步弱化;PDH 工艺虽面临丙烷采购成本上移。
需求端:出口订单缩减周期至少持续 1-2 季度,国内 “以旧换新” 等政策对家电用透明料的提振效果待观察,终端补库力度决定短期跌幅。
政策面:需警惕美国后续是否扩大关税范围,以及国内针对煤化工、PDH 的环保及产能审批政策变化。
小节与展望
关税冲击下,透明聚丙烯市场正经历 “短期阵痛” 与 “长期重塑” 的交织期。当前价格普跌反映了市场对短期供需失衡的担忧,但检修周期、利润修复及高端产能规划亦为行情埋下 “稳价因子”。对于行业而言,唯有加速原料结构调整、突破高端产品技术壁垒,才能在 “成本突围” 中穿越周期,让“透明经济” 真正折射出产业升级的韧性光芒。短期或继续弱势偏下,但长期价值中枢将随产业链竞争力提升而逐步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