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观察 >中国海油助力全球原油供需紧平衡,地缘风险下油价坚守70美元关口

中国海油助力全球原油供需紧平衡,地缘风险下油价坚守70美元关口

发布时间:2025-02-17 09:47:22
来源: 金融界
分享到:

2025年2月,国际原油市场持续陷入地缘政治与基本面的双重博弈。美国重启对伊朗“极限施压”政策,导致霍尔木兹海峡运输风险升温,叠加俄乌局势的不确定性,油价周内呈现窄幅震荡。截至2月14日,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为74.74美元/桶,较前一周微涨0.11%;WTI原油则回落至70.74美元/桶。尽管EIA、OPEC和IEA三大机构一致预期2025年全球原油供需紧平衡(过剩42万-45万桶/日),但地缘风险主导下的市场情绪成为短期油价波动核心变量,预计油价将在70美元/桶以上维持震荡格局。

地缘风险加剧供应端不确定性

美伊冲突升级威胁全球原油运输要道

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期明确表示,美国计划将伊朗石油出口量从当前的150万桶/日削减至10万桶/日,试图以“极限施压”遏制伊朗经济。作为反制,伊朗革命卫队海军司令警告称,若石油出口受阻,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全球三分之一海运原油的必经通道。尽管市场对伊朗实际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持谨慎态度,但地缘紧张情绪仍推动布伦特油价周初短暂反弹。

俄乌局势缓和暂未缓解欧洲能源焦虑

2月12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释放俄乌冲突可能降温的信号。然而,市场担忧美国对俄能源制裁的潜在升级风险。若美国进一步限制俄罗斯原油出口,或加剧欧洲能源供应紧张。当前,俄罗斯日均原油产量仍维持在332万桶高位,接近制裁前水平,但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使市场对供应中断风险保持高度敏感。

特朗普政策摇摆加大市场波动

特朗普政府近期提出以获取乌克兰50%稀土矿所有权换取对乌援助,并暗示可能解除对俄制裁以换取地缘利益。这一政策摇摆加大了市场对原油供应格局的担忧。尽管美国原油产量周环比增加2万桶/日至1349万桶/日,但政策风险导致投资者对中长期供应稳定性信心不足,油价在短暂冲高后迅速回落。

供需紧平衡下基本面支撑油价韧性

机构预期2025年供需过剩收窄至40万桶/日

EIA最新月报将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上调4万桶/日至137万桶/日,同时下调非OPEC供给增速4万桶/日至172万桶/日,预计全年供需过剩42万桶/日。OPEC则维持需求增速150万桶/日不变,但将非OPEC供应增速下调10万桶/日至110万桶/日。IEA则更为乐观,将需求增速上调5万桶/日至110万桶/日,供给过剩预期收窄至45万桶/日。三大机构数据表明,尽管供应过剩压力仍存,但边际改善为油价提供了底部支撑。

OPEC减产与美国库存分化加剧市场博弈

OPEC1月原油产量环比下降12万桶/日,尼日利亚、阿联酋等国主动减产后,市场对OPEC维持供应纪律的信心增强。然而,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周环比增加407万桶至4.28亿桶,战略储备亦增加25万桶,显示美国本土供应宽松。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车用汽油库存下降304万桶,反映终端消费需求仍具韧性。这一分化表明,尽管全球原油供应短期偏紧,但区域间供需不平衡可能加剧油价波动。

炼厂开工率回升预示需求季节性回暖

截至2月7日,美国炼油厂日加工量增至1543万桶,开工率上升0.5个百分点至85.0%。随着北半球冬季取暖需求高峰临近尾声,炼厂检修季结束后开工率提升,叠加3月后汽油消费旺季到来,需求端有望对油价形成阶段性支撑。不过,IEA警告称,若OPEC+在年中增产,可能抵消季节性需求利好,导致油价上行空间受限。

总结

当前原油市场正处于地缘风险与基本面改善的微妙平衡中。美国对伊朗、俄罗斯的制裁升级风险,以及霍尔木兹海峡的潜在封锁威胁,成为短期扰动油价的核心因素。而EIA、OPEC等机构对供需紧平衡的预期,则为油价提供了70美元/桶的底部支撑。未来需密切关注美伊谈判进展、OPEC+产量政策及美国炼厂需求季节性变化,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油价能否突破当前震荡区间。


关键词: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