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反弹,并创下年内新高,其中NYMEX WTI原油期货活跃合约最高价格突破83美元/桶,ICE Brent原油价格逼近87美元/桶。不过,当前原油价格依旧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此轮原油价格反弹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供给端的减产,全球需求并不强劲,因欧美经济体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唯独中国原油消费出现恢复性增长。展望后市,美国经济减速势头明显,但由于美联储暂停加息的预期刺激了原油的投资需求,后市原油价格走势取决于欧美经济是否会陷入衰退。
供应收缩提振原油价格
2023年,OPEC+减产规模不断扩大,美国页岩油产量回升缓慢,导致原油供应收缩,市场库存去化,这也是原油价格反弹的最大驱动力。8月3日,沙特能源部把7月份自愿额外减产原油的措施再延长1个月至9月底,同时保留再次延长减产的选项。今年5月起,沙特已自愿减产50万桶/日,加上7月再次减产的100万桶/日,意味着今年7月起,沙特原油日均产量已减至900万桶。
8月4日,OPEC+召开的部长级会议指出,委员会将继续密切评估市场状况,同时会敦促成员国全面履行减产承诺。OPEC+此前已进行过多轮集体减产,本次会议未对目前的产量政策进行调整。截至目前,OPEC+集团不计入额外自愿减产的集体减产额为366万桶/日,占全球石油需求的3.6%。
从实际产量看,OPEC发布的月报显示,6月OPEC原油产量达到2818.9万桶/日,5月为2810万桶/日,低于去年同期的2868.5万桶/日。
8月3日,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为确保石油市场保持平衡,俄罗斯将在9月继续自愿削减原油供应,削减规模为30万桶/日。数据显示,6月俄罗斯的石油日产量下滑至945万桶。
美国页岩油产量恢复缓慢,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钻井活动正在放缓。2016—2017年,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长是导致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的主要原因,因此美国原油产量下降,意味着页岩油不会是未来原油供应的冲击因素。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当周,美国原油钻机数量下滑至525部,创3月11日以来最低纪录。截至7月28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为1220万桶/日,较上月下滑20万桶/日,剔除墨西哥湾沿岸,美国48个州的原油和凝析油产量仅比上月增加1.9万桶/日。
在减产的驱动下,国际原油库存去化。截至7月28日当周,美国EIA原油库存骤降1704.9万桶,至4.4亿桶,为历史最大单周降幅,远超预期。不过,从历史数据看,当前美国原油库存尽管较2020—2021年同期大幅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说明全球原油需求在下滑,导致去库速度相对缓慢。
短期消费季节性回暖
短期看,原油消费出现季节性回暖。多位石油行业高管表示,2023年三季度石油需求要比第二季度初市场预期的更加强劲。在夏季航空和公路旅行激增的情况下,高盛预计7月份全球原油需求为1.028亿桶/日,为历史最高水平。诺瓦克在OPEC+会议上表示,今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可能增长240万桶/日。
不过,三季度美国原油消费的增长可能是受夏季出游旺季带动,是阶段性的。近几年美国经济下行叠加能源转型,石油消费增长放缓,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也逐年下降。从长周期看,美国能源转型逐步推进,未来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将逐步下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BP的数据,2005年美国石油消费达2053万桶/日,此后呈下滑趋势,2012—2019年再度出现增长,但仍未超过2005年的峰值水平。美国石油消费全球占比为20%左右,其中汽油消费占比最多,其次是柴油和航空煤油,但随着美国人均汽车保有量逐步饱和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预计美国汽油消费占比将延续下滑趋势。
中国原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7月原油进口同比增长12.5%。主要原因一是国内汽油和柴油库存偏低,二是中国主营以及地方炼厂加工利润处于高位(7月超过900元/吨),进口积极性很高。
此外,美国经济指标显示其经济减速势头明显。美7月“小非农”ADP报告超预期后,非农报告意外爆冷,新增就业显著低于预期,且创两年半以来最低纪录。另外,美国6月批发销售环比降0.7%,预期升0.1%,前值由降0.2%修正至降0.5%。值得关注的是,惠誉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从AAA的最高等级降至AA+,成为继标普之后第二家摘掉美国AAA评级的主要评级机构。原因是财政担忧、美国治理恶化以及政治两极分化,令人对美国政府解决财政和债务问题的能力信心不足。
综上,笔者认为,国际原油价格阶段性反弹动力主要来源于供应端的减产,需求只是阶段性回暖。四季度随着夏季出游高峰的结束,美国原油消费将出现回落。且欧美经济四季度存在衰退风险,当前经济指标正在走弱。长期看,能源转型也会抑制原油消费,投资者需警惕国际油价冲高回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