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恰逢聚烯烃扩产高峰期,尽管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尚未退却,PP在全球的扩能依旧继续,未来国内外PP竞争加剧,具有成本优势的一方将取胜是企业优胜劣汰的规则,但是成本、技术和需求等因素随时而动,一时胜负难料,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将是最大的竞争资本。唯有继续跟踪好PP产业的发展势头,方能提早预判PP行情提早有所准备从而把握行情的脉搏。
近年来世界PP产能保持较快增长
2019年世界聚丙烯产能8857万吨(其中中国2460万吨),同比上涨2.3%;产量同比上涨2.7%。亚洲和北美地区产能居前。需求增长主要是受包装、建筑等下游行业发展的拉动。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PP需求增长脚步放缓,仅仅0.6%,未有疫情之前预测是增长3.8%,疫情全球大流行造成的需求下降,2020年全球PP需求大约下降250万吨。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等地区,中国率先从疫情中恢复过来,且中国一直是全球PP主要进口国(2019年中国聚丙烯进口量同比上涨6.4%,进口依赖度为12.3%),国外的扩产基本上就是瞄准中国,而国内扩产如火如荼,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PP国外扩能仍旧是轰轰烈烈
受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中东、亚洲地区大量新增产能投产的冲击,欧美等成熟市场的聚丙烯行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重组活动略有所放缓。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国外聚丙烯扩能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2020年国外PP装置计划新增359.5万吨,产能投放时间亦集中在下半年。最新消息显示,braskem USA完成了在德克萨斯州La Porte的聚丙烯(PP)生产设施的建设。新工厂的设计产能为每年超过45万公吨,并能够生产整个PP所有产品,预计第三季度将实现商业生产。
PP国内扩能如火如荼,将是继2014年之后的第二个投产高峰期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聚丙烯产能将达到3074万吨,环比2019年增加26.87%,其中2020年扩产产能达到650万吨。表中可见,油制PP装置扩能将崛起,恒力二期、浙江石化、中化二期等原料均来源于油制,而煤制烯烃装置投放会有所放缓。2020年将是油制PP发展壮大的一年。
万华化学乙烯一体化项目是国内第一套以丙烷为原料的裂解装置,裂解产品包括100万吨/年乙烯与52万吨/年丙烯。百万吨聚烯烃装置包括35万吨/年HDPE(Hostalen ACP)、45万吨/年FDPE(Unipol)、30万吨/年聚丙烯(Spheripol-Ⅱ),装置计划于6月15日中交,下游配套装置于9月初开工生产。
东华能源丙烷资源综合利用二期项目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总投资65亿元,配套66万吨丙烷脱氢、两套40万吨聚丙烯装置(Unipol),大型压缩机、丙烷丙烯精馏塔、反应器已安装就位,聚丙烯项目计划10月份投产。
东明石化在建恒昌化工20万吨/年高端聚丙烯项目(Spheripol-Ⅱ),采用混烷脱氢工艺,总投资20亿元,聚丙烯计划于2020年11月份投产,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美国利安德巴塞尔工艺,是我国首套能够同时生产无规共聚和抗冲共聚高端聚丙烯产品的装置。
2019年国内PE的增量主要来自进口的压力,2020年国内聚烯烃供应增量将创历史峰值,其中PE增量是内外共进,PP的增量还是来自国内。但进口供应明显增速。到2030年,中国可能将占全球化学品产量的一半以上,而欧盟和美国只占全球产量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中东各国政府正在大力投资,以使其经济多元化,摆脱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化学工业产量将增长两倍,创造出巨大的商机。
PP全球的扩能高峰期由于疫情而后延情况较多,基本上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多,内外供给同步增多将产生共振将使得PP面临更大的压力。特别是下半年国内进口压力加大,截止目前俄罗斯西布尔已经投产的PP产能有50万吨,4月份已经开始调试了,该公司产品基本上依靠外销来消化,据悉中石化化销已经在4月底打通了西布尔产品西线铁路运输通道,后续发往中国的货源或许会增多。PP后续压力加大,上行阻力重重,或许在三或者四季度面临市场拐点。
上一篇: 聚丙烯上半年风云变幻 下半年能否逆袭而上
下一篇: 进口依赖度下降 PP行情后续矛盾点看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