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国内豆油、棕榈油及菜籽油目前价位较2011/2012年度高点回落幅度达到50%—60%左右,均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三大油脂近期走势分化,波动节奏存在明显差异,豆油最强、菜籽油次之、棕榈油最弱,其背后存在怎样差异化的基本面、相互之间如何影响、制约,以及未来预期的走势都值得我们探究。
油脂积蓄中期反弹,豆油将异军突起
1—10月,国内进口大豆6523万吨左右,上年同期为5685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3%左右;截至11月23日,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在707万吨左右,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油脂企业开工率维持在53.8%附近。从市场供应及开工率就可以看出豆油供给充足,限制了价格的上涨空间。目前,美豆到港成本在2930元/吨附近,南美大豆到港成本在2889元/吨附近,较之前明显回落。这样一来,一方面控制了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持企业压榨利润,两方面因素对豆油价格构成了压制。
进入10月,传统棕榈油减产不及预期,加之需求转入消费淡季,导致棕榈油出口国库存大增,目前马来西亚与印尼棕榈油整体库存维持在500万吨之上,绝对是历史较高位置,对外盘价格的压制也牵扯到国内走势。
国内菜籽油供需“体量”与豆油和棕榈油相比都较小,政策性因素依旧作用其中。处于“转型期”的菜籽油走势是政策性因素与市场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替代因素导致菜粕需求被极大地挤占,国内菜籽压榨走向主要以小榨浓香油为主,与国际市场并不接轨。进口方面,1—10月,国内菜籽油进口量为65.52万吨,上年同期为69.68万吨,同比回落6%左右。在国内菜籽种植面积缩减、菜粕需求低迷、油脂企业丧失压榨兴趣的背景下,进口缩减一方面反映了需求不畅,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菜籽油消费本身的被动侵占。
潜在需求支撑,豆油将异军突起
虽然油脂市场整体处于弱势波动当中,但未来价格波动存在明显的差异化。与棕榈油不同,豆油全年消费基础稳定,没有十分突出的季节性“淡旺季”。近期,豆油与棕榈油近月合约价差较大,最高超过了140元/吨。而1605和1609合约两者的价差呈现收窄状态,分别为1044元/吨附近和850元/吨附近。
从近远月价差走势分布来看,豆油消费要强于棕榈油。目前棕榈油的消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被豆油所替代。1605和1609合约价差的缩减,表明2016年3月之后,棕榈油将进入传统的消费旺季,季节性消费高峰的影响使得价差缩减,对原有豆油的替代份额进行争夺。
从横向时间对比来看,豆油与棕榈油近月合约价差呈现逐渐扩大态势,有向1500—1700元/吨阻力位置努力的可能,价差的扩大证明了豆油的相对强势,也反映出棕榈油前期预期值的缩减。从豆油和棕榈油两者对比来看,双方都存在着潜在的支撑,时间上豆油较为提前,棕榈油较为落后,所以短期内豆油可能“异军突起”,与棕榈油和菜籽油形成明显的差异化。
由于国内养殖行业持续低迷,特别是生猪养殖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好转,这在很大层面上对饲料需求乃至整个行业是一种限制。另外,大麦、高粱及玉米酒糟粕的疯狂进口,对本已需求低迷的豆粕、菜粕、玉米进行替代,多重打压使饲料原材料陷入尴尬境地。为了削减这种影响,一方面油脂企业会限制整体产量,另一方面要对油脂类商品进行“挺价”,维护合理利润。由此来看,油脂市场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市场,价格下跌、竞争激烈,已经使这个市场高度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养殖、饲料行业的低迷对油脂来说也是一种被动支持。三大油脂整体保持弱势,走势持续分化,油脂积蓄中期反弹行情值得期待。
上一篇: 美GDP数据被上修为FED加息大开绿灯
下一篇: 沙特全力稳定油价,预计看好日内油价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