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2014年塑料加工行业克服市场需求不旺、人工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等困难,取得了平稳健康发展的好成绩。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制品产量7387.87万吨,同比增长7.44%;主营业务收入20392.39亿元,同比增长8.92%;实现利润1182.86亿元,同比增长4.24%;出口量1607. 53万吨,同比增长6.42%。与此同时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渐趋合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取得新的突破,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断加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冷静分析存在的增速放缓,效益下降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持续放缓。
塑料加工业经过“十一五”平均20.1%的超高速增长后,在“十二五”期间增速持续放缓。2011年制品产量增速为 22.35%;2012年下降为 8.99%;2013年为8.02%;2014年增速为7.44%,根据2015年一季度增幅持续下降的情况,预计“十二五”平均增速为10%左右,比 “十一五”年均增速下降约10个百分点,说明塑料加工业正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二)效益下降,企业经营困难加大。
当前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增强,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全行业利润增幅逐年下降,已由 2011年的32.5%下降到 2014年的4.24%。同时2014年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基本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相当,远低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不仅造成企业效益差,更使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顽疾仍未达到有效缓解
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是塑料加工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低端产能过剩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区域市场需求,盲目引进而引发的阶段性过剩产能,尚未有效化解,而高端产品仍需大量进口,双向拉伸产业在普通包装膜产能严重过剩尚未化解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隔膜产能预计在2015年达到23亿平方米,大大超过全球需求量,又形成新的产能过剩,而高端隔膜进口比例达90%,整个隔膜进口率达70%。
塑料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