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18—2019年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启动视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要抓紧出台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进一步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及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围绕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启动重点区域的强化督查工作。
据媒体报道,督查后续的力度会越来越大,今年总体将达到约3万人(次)。
自6月11日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正式启动,将持续到2019年4月28日。与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5600人次的督查相比,本次行动共计将投入1.8万人(次),比去年增加了2.2倍。
重点区域和行业
此次污染防治攻坚战,将紧紧抓住“四个重点”,即重点防控污染因子是PM2.5,重点区域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重点时段是秋冬季和初春,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散乱污”企业、散煤、扬尘治理等领域。
当前,京津冀地区仍然是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最差的地区,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东5省(市)优良天气比例不到60%,汾渭平原更是近年来大气污染不降反升、反弹比较厉害的区域。
为此,环境部将对“2+26”城市总体安排200个左右的督查组,汾渭平原11个城市总体安排90个左右的督查组,每组由3人组成,主要从地方环保系统和生态环境部直属单位抽调。第一阶段有200多个督查组,每组3—4人;第二、三阶段有290多个督查组,每组3—4人;还预留了100多个特别机动组,因此此次强化督查共动用约1.8万人(次)。
这次强化督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业企业环境问题治理、清洁取暖及燃煤替代、运输结构及方式调整、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扬尘综合治理、秸秆禁烧管控情况,群众投诉的突出环境问题办理等情况。
具体查哪儿?
(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含辛集)、唐山、保定(含定州)、廊坊、沧州、衡水、邯郸、邢台市,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聊城、德州、滨州、济宁、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含巩义)、新乡(含长垣)、鹤壁、安阳(含滑县)、焦作(含济源)、濮阳、开封市(含兰考)。
(二)汾渭平原11城市:山西省吕梁、晋中、临汾、运城市,河南省洛阳、三门峡市,陕西省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市以及杨凌示范区。
(三)长三角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
据了解,此次强化督查三个阶段时间和重点分别是:
第一阶段(2018年6月11日至2018年8月5日),共4个轮次。对“2+26”城市“散乱污”企业整治、燃煤锅炉淘汰、督办问题整改以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规定的其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梳理热点网格、群众投诉举报,重点发现新的涉气问题。
第二阶段(2018年8月20日至2018年11月11日),共6个轮次。对“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开展全面督查,排查工业炉窑、矿山治理、小火电淘汰、扬尘治理及秸杆焚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督促各项任务及措施落实到位。
第三阶段(2018年11月12日至2019年4月28日),共11个轮次。重点督促“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长三角地区落实秋冬季减排措施,排查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各项应对措施落实情况。
针对现阶段情况,将适时开展中央环保专项督察。
第二阶段起,生态环境部将就污染防治攻坚战各专项行动,统筹制定量化问责办法,完善细则,严格实施。
据悉,除了蓝天保卫战这一重点领域之外,饮水、固废等环境全领域的防治力度同样也在加大。
可以预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随着督查的持续深入,环保督查的力度将越来越大。
上一篇: 达意隆与一道注塑公布全新合作关系